簡述天然飾面石材一個重要標準—光澤度
2012-02-24

飾面石材的光澤度是評價石材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光澤度的大小一方面取決于組成巖石的各種礦物的折射率的大小,另一方面與石材表面的微觀結構密切相關。同一種花崗石石材其礦物組成是一定的,表面越光滑,凹凸缺陷越少,石材的光澤度就越高。石材表面的微觀結構是由磨拋加工的質量決定的。所以,在選購花崗石石材時,對石材磨拋質量的辨別至關重要。如果不掌握一些技巧,對磨拋質量的辨別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因為在我們肉眼看來所有的飾面石材的表面都光亮如鏡。然而實際經過磨削拋光加工后的飾面石材表面無論看起來多么光骨,經高倍顯微鏡放大后其表現(xiàn)的微觀結構都是粗糙不平的,有時甚至存在較大的缺陷。
肉眼看來光潔如鏡的花崗石石材的表面,在反光顯微鏡下和掃描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出石材表面都存在在磨拋加工后所留下的凹坑和條痕,這些凹坑和條痕有的是在目前的加工條件下無法克服的由礦物本身的缺陷而造成的,有的則是因為在加工過程中由于磨石粗細等級不合理或磨拋不徹底所造成的。要觀察這些很細微的缺陷,需要我們非常小心細致,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我們把加工好的石材表面對著太陽光或日光燈,觀察反光面就可以清楚發(fā)現(xiàn)各種凹坑和條痕,對于那些無規(guī)則的細小凹坑可能是由石材組成礦物的一些自身缺陷造成的,可以不去考慮,而如果在石材的表面發(fā)現(xiàn)一些有規(guī)律的條痕,則是由于加工質量較差造成的,選購時應盡量避免這樣的石材。
二、天然飾面石材的光澤度試驗標準如何測。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天然飾面石材(花崗石、大理石)拋光的極材鍍面光澤度測試的儀器、試樣、試驗程序、計算及試驗結果。
2.方法原理鏡面光澤度——在規(guī)定的幾何條件下,試樣鏡面光澤是其鏡面反射光通量與相同條件下標準黑玻璃鏡面反射光通量之比乘以100。
3.試驗儀器
3.1光電光澤計
3.1.1光學系統(tǒng)應滿足C光源及視覺函數(shù)V(λ)的要求。
3.1.2光澤計光束孔徑為φ30,在60度幾何條件下,光學條件見下表。孔徑測量平面內(度)垂直于測量平(度)光源0.75±0.25300接收器4.40±0.1011.70±20
3.2石材光澤度標準板
3.2.1石材高光澤標準板:表面應平整經拋光的其折射率為1.567黑玻璃,規(guī)定60度幾何條件鏡面光澤度為100,經授權的計量單位定標。3.2.2低光澤工作標準板:陶瓷板,光澤值經授權的計量單位定標。
4試樣試樣尺寸為300mm×300mm表面拋光的板材5塊。
5試驗步驟
5.1儀器校正:先打開光源預熱,將儀器開口置于高光澤標準板中央,并將儀器的讀數(shù)調整到標準黑玻璃的定標值。再測定低光澤工作標準板,如讀數(shù)與定標值相差一個單位之內,則儀器已準備好。
5.2用鏡頭紙或無毛的布擦干凈試樣表面,按光澤計操作說明測每塊板材的光澤度,測試位置與點數(shù)6試驗結果計算每塊板材光澤度的算術平均值。